首页 > 资讯动态 > 资讯详情

智能化转型中,能源化工企业的安全保障新策

发布单位/企业:昆明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综合促进中心
发布日期:2025-03-26

能源化工行业作为高危行业,安全生产始终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在当前智能化转型的热潮下,企业在追求效率提升与创新发展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安全保障这一关键环节。借助智能化技术,能源化工企业正探索一系列全新的安全保障策略,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智能监控系统是能源化工企业智能化安全保障的重要手段。传统的人工巡检方式存在检测不及时、漏检等问题,难以满足复杂生产环境下的安全需求。如今,高清摄像头、热成像仪、气体传感器等智能设备遍布工厂各个角落,对设备运行状态、人员操作行为、现场环境参数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测。一旦检测到异常,如设备泄漏、人员违规操作、火灾隐患等,系统立即发出声光报警,并将报警信息推送至相关责任人手机终端,确保及时响应处置。某大型化工园区通过部署智能监控系统,安全事故预警时间从原来的平均 15 分钟缩短至 3 分钟以内,极大降低了事故风险。

基于人工智能的风险评估模型,为企业提供了更为科学精准的安全管理依据。通过对历史事故数据、设备运行数据、工艺参数等多维度数据的深度学习,模型能够动态评估企业各个生产环节的风险等级,并预测潜在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与影响范围。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针对性地制定风险管控措施,优化安全生产流程。例如,在危险化学品储罐区,模型分析发现夏季高温时段罐内压力波动较大,易引发泄漏事故,企业据此增加喷淋降温频次,加强压力监测,有效防范了事故发生。

智能化培训与应急演练系统助力提升员工安全素养与应急处置能力。传统的安全培训方式形式单一、效果有限,员工参与度不高。现在,借助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打造的沉浸式培训环境,员工仿若置身真实生产场景,可直观感受违规操作带来的危害,增强安全意识。同时,智能应急演练系统模拟各类事故场景,对演练过程进行全程数字化记录与分析,根据演练结果优化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响应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一家化工企业引入智能化培训与应急演练系统后,员工安全操作规范考核通过率从 70% 提升至 90% 以上,应急响应速度提高了 25%。

在设备维护方面,智能化技术实现了从被动维修向主动预防的转变。如前文所述的物联网设备预测性维护系统,不仅能提前发现设备故障隐患,还能结合设备剩余寿命、生产任务安排等因素,智能规划维修时间与方案,避免因过度维修或维修不及时影响生产安全。此外,利用数字孪生技术,企业可为关键设备创建虚拟模型,实时反映设备真实状态,通过虚拟模型模拟设备故障诊断与修复过程,为实际设备维护提供技术支持。

随着智能化转型的深入推进,能源化工企业应将安全保障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持续完善智能化安全管理体系,加大安全技术研发投入,加强员工安全培训,让智能化成为守护企业安全的坚实盾牌,确保在追求发展的道路上稳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