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政策
公告
服务商
已为你找到 4150 条资讯信息
一、价格方面国际问题持续发酵,不锈钢期货继续探底,镍铁小批量985元/镍成交,市场信心严重受挫,以温州地区为例,截至4月10日,304工业料价格报至9200元/吨附近,较月初下调650元/吨,跌幅在6.6%,多地部分料型近日累计跌幅高达500元/吨,市场一片哗然,部分基地停收,钢厂端避险低价采购,部分钢厂开收停止收货,废不锈钢行情急转直下。二、经济性方面镍铁方面,矿价居高不下,行情异动,华东某钢厂最新成交在985元/镍(到厂含税) ,贸易商对后市行情信心不足;废不锈钢方面,一手户暂停报价,市场缺少指引,价格稍显混乱,市场整体避险情绪浓,按照4月10日华南主流304工业料采购价9200元/吨计算,该价格折合单镍点价格约971元/镍,较镍铁主流采购价1015元/镍,低44元/镍(高碳铬铁取青山钢招价7595元/吨),废不锈钢经济性明显。三、供需方面供应端,国际局势复杂多变,钢厂停收,市场缺乏主流引导,市场避险情绪持续升温,部分基地加速让利出货,供应端相对充足,同时受关税加征影响,进口量或将维持在较低水平,国内回收市场保持相对稳定,但终端市场产废量有限,后续供应情况仍需持续关注。需求端,据Mysteel统计,2025年3月国内43家不锈钢厂粗钢产量351.21万吨,月环比增加36.68万吨,增幅11.66%,同比增加11.25%,4月排产353.14万吨,月环比增加0.55%,同比增加9.63%,4月排产增量有限,不锈钢生产企业和下游终端市场需求难以出现大幅改善,市场整体需求仍将偏弱,钢厂采购偏谨慎,刚需采购为主,价格支撑有所减弱。短期来看,废不锈钢市场仍将受到关税加征的影响,市场不确定性增加。
2025年04月14日
上海:10日早盘建材市场价格涨10,现螺纹3010-3110,兴鑫抗震3070,联鑫黄海抗震3080,中新钢铁抗震3080,盘螺3230-3350,高线亚新3250。(单位:元/吨)北京:10日早盘建材市场价格涨40,螺纹钢Ф12mm3190-3260、Ф18mm3120-3140,HRB400E盘螺Ф10mm3340-3380。(单位:元/吨)杭州:10日早盘建材市场价格涨20。螺纹:沙钢3200,中天3140,西城3110,抗震永钢3160,富鑫3100,浙江誉鑫3110,线材:亚新3340,盘螺:中天3390,联鑫黄海3300,抗震盘螺:中新钢铁3310,浙江华宏3340。(单位:元/吨)福州:10日早盘建材市场价格上涨30,现线三钢3560三宝3550,螺三钢3310三宝3290大东海3290吴铁3280,盘三钢3580三宝3570。(单位:元/吨)济南:10日早盘建材市场价格涨20,螺纹莱钢3300、永锋3300、石横3300、敬业3280,盘螺石横3450、永锋3450。(单位:元/吨)重庆:10日早盘建材市场价格涨10,现达钢18螺3190、8-10盘3420,永航/冶控泸钢8-10盘3420。(单位:元/吨)上海:10日早盘热卷市场价格涨40,现主流报价1500普3260-3280元/吨,1800普3370-3410元/吨;1500锰3410元/吨,1800报3500元/吨左右,2.75Q235B报3370元/吨,2.75SPHC报3320元/吨左右。(单位:元/吨)乐从:10日早盘热卷市场价格上涨50,4.75普3260-3300,2.75普3360-3400锰3380-3400。(单位:元/吨)济南:10日早盘热卷市场价格涨20,4.75mm普卷主流3370元/吨,低合金市场报价3500元/吨,货少。(单位:元/吨)天津:10日早盘冷轧市场价格部分上涨20,1.0mm新天钢薄板3910首钢4040包钢3890河钢唐钢3950。(单位:元/吨)武汉:10日早盘冷轧市场价格暂稳,1.0宝钢青山卷4030,1.5卷4000,3.0卷4480。(单位:元/吨)重庆:10日早盘冷轧市场价格暂稳,1.0攀钢4070,柳钢4070,包钢4040,宝钢青山4040。(单位:元/吨)杭州:10日早盘杭州优特钢市场价格暂稳。现45#Φ30以上主流价格杭3550淮3580南3580,元立(直发)3500东方3540,40Cr杭3760淮3810;20CrMnTi湘钢3920,铬钼湘钢4660淮钢4660。(单位:元/吨)海盐:10日海盐拉丝价格上涨50,Q195九江3330华西3320六安3310,Q235九江3350北台3320。(单位:元/吨)钢坯:10日唐山钢坯直发成交尚可,仓储现货价格报3040元/吨含税出库,下游成品材价格部分上涨20-40元/吨,低价成交上量。唐山迁安普方坯资源出厂含税上调40,报2970。(单位:元/吨)废钢:10日上海废钢涨40,现主流报价1500普3260-3280元/吨,1800普3370-3410元/吨;1500锰3410元/吨,1800报3500元/吨左右,2.75Q235B报3370元/吨,2.75SPHC报3320元/吨左右。(单位:元/吨)生铁:10日全国炼钢生铁报价稳。临汾2710武安2690唐山2610莱芜2650临沂2650福建2670内蒙2650昆明2650新疆2450辽阳2600湖北2670。(单位:元/吨)焦炭:10日港口焦炭现货市场暂稳运行。港口贸易集港情绪稍显一般,两港库存较上一工作日稳中有增。日照港56增1,青岛港98平,两港总库存154较上周增9。现港口各品种焦炭价格如下: 贸易现汇出库: 准一级焦现货1330元/吨,一级焦现货1430元/吨,焦粒现货1310元/吨(-) 焦末现货1080元/吨。(单位:元/吨)
2025年04月14日
4月10日,期螺2510合约早盘震荡走强,午收3133涨1.82%;期卷2510合约早盘震荡走强,午收3260涨2.16%。4月10日,铁矿石2509合约早盘震荡走强,午收703.5涨2.55%。4月10日,焦炭2505合约早盘震荡走强,午收1553.5涨2.10%;焦煤2505合约早盘震荡偏弱,午收915跌0.16%。截至发稿,期螺主力合约报3133元/吨,较上海市场20mm三级抗震螺纹钢(理计)贴水7元/吨;全国31个主要城市中,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福州、武汉、北京、沈阳、重庆等市场螺纹钢价格普遍上涨10-40元/吨。宏观面:李强称根据形势需要及时推出新的增量政策;中国对美所有商品加征84%关税;美国对部分国家关税暂停;欧盟对美加征25%关税;3月中国CPI同比下降0.1%,降幅明显收窄。产业面:据Mysteel调研,4月9日237家主流贸易商建筑钢材成交11.59万吨,环比增19%;鞍钢、云南玉溪仙福钢、 三钢集团、福建三宝钢铁等多家钢厂检修减产;9日唐山主流样本钢厂钢坯平均盈利6元/吨。当地时间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令人意外地“逆转态度”宣布,已授权对不采取报复行动的国家实施90天的关税暂缓。随着消息公布,美债价格止住跌势,美股大幅反弹,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多数上涨,全球资本市场避险情绪降温。钢铁方面,随着钢厂盈利明显下滑,检修减产意愿增加,后半周低价资源成交有所好转,钢市供需矛盾有所缓解。不过,美国关税政策反复多变,大幅增加市场不确定性。短期钢价跟随黑色期货止跌反弹,之后或震荡观望。
2025年04月14日
大家都知道“卡脖子”技术有多棘手。一个国家连精密机床都造不好,还怎么在国际上竞争?十年前,这就是摆在中国面前的大难题。被卡住的喉咙:进口依赖的无奈2010年前后,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但精密机床却90%以上依赖进口,每年要花180多亿欧元,德国、美日等国家赚得盆满钵满。更让人难受的是,美日等国技术封锁,想把我们永远限制在低端制造业,这几乎扼杀了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希望。以前,我们只能做低附加值生产,利润少得可怜。我们辛辛苦苦制造产品,大部分利润却进了外国口袋,这公平吗?能长久吗?自主研发:从0到1的艰难探索中国企业和科研人员决心改变现状,自主研发精密机床刻不容缓。但这太难了,精密机床不是简单的螺丝刀,它涉及很多领域,需要把实验室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技术。技术难题远超想象。虽然WTO之前,国内机床达到国际主流标准,但高端产品生产能力一直是短板。但中国工程师没放弃,他们无数次失败,无数次重来。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国工匠精神,这是国家不断前进的动力。政府也加大研发投入,大力支持国产精密机床研发。破局而出:国产机床的逆袭功夫不负有心人!国产精密机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现在,国产精密机床已经占据国内工业生产设备的半壁江山!这鼓舞了中国制造业,也标志着中国在高端制造业领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更重要的是,美日等国的“去工业化”策略,反而给了我们机会。我们掌握了高端制造的核心技术,不再受制于人!现在,在无人机、机器人、破冰船等高端制造领域,中国都取得了显著成就,这都离不开精密机床。十年磨一剑,我们终于打破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从被动挨打到主动出击,这其中的不易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未来展望:自主创新,科技自立中国精密机床的自主研发成功,是国家意志、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结果。它提升了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经验。美日等国家的短视策略最终失败,也再次证明了自主创新和科技自立的重要性,这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我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国制造不再只是“低价廉物”,而是具备了与国际一流水平竞争的实力!这是一种民族自豪感,也是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让我们一起期待,中国制造在未来的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你觉得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和感受!
2025年04月14日
一、经济寒冬下的生存抉择 202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达1222 万人,同比增加 43 万人,而人工智能已替代45%的客服岗位,制造业普工需求下降。面对全球贸易壁垒加剧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普通人需警惕行业更迭的“飓风眼”。本文结合最新行业数据与政策趋势,揭示六大高危行业的崩塌信号与突围路径。 二、六大高危行业生死劫 体力劳动陷阱:外卖困局外卖骑手日均接单量从2020年45单降至2024年28单,商家自营配送覆盖60%头部品牌,超龄骑手占比达18%,职业寿命缩短至4.2年。平台抽成比例增至23%,骑手收入持续缩水,行业已进入存量博弈阶段。实体零售崩塌链传统零售业正被“即时电商+体验经济”新模式冲击下,显得摇摇欲坠,原有的商业模式正在被彻底颠覆。地产多米诺效应全国法拍房突破300万套,二手房挂牌量激增致价格倒挂。某头部房企经纪人透露,100次带看仅转化1单,从业者月流失率25%。连带效应下,白酒行业库存积压,茅台市值蒸发超万亿。交通出行大洗牌新能源车价格战致10余家车企破产,4S店退网率17%。航空公司日均亏损3.6亿,飞行员转行网约车已成现实。旅游行业“报复性消费”退潮,人均预算下降42%,虚假繁荣难掩结构性疲软。教育娱乐双杀局网吧数量从14万家锐减至4万,网管转岗率73%。新东方K9业务萎缩85%,钢琴培训机构倒闭潮席卷二三线城市。政策与少子化双重夹击下,传统教培模式亟待重构。低端岗位灭绝危机富士康引入10万台工业机器人,东莞电子厂普工需求下降60%。AI客服替代45%人工坐席,35岁以上程序员再就业成功率不足30%。技能单一岗位面临“35岁失业墙”与“AI替代潮”双杀。三、行业崩塌的四大推手政策重锤:教培行业万亿市值遭腰斩,房企“三条红线”加速行业出清;技术革命:ChatGPT引发全球10%岗位替代预警,制造业自动化率突破50%;消费迁徙:拼多多TEMU横扫38国,Z世代线上消费占比达67%;人口变局:新生儿跌破900万,银发经济市场规模突破10万亿。四、两大暴雷禁区轻资产骗局:某临期食品加盟品牌卷款10亿跑路,2万加盟商血本无归;高污染黑产:环保督察关停1.8万家小作坊,土法炼钢负责人面临刑责风险。五、三大黄金赛道银发经济:智能养老设备市场规模破万亿,适老化改造需求激增300%;单身经济:迷你家电销量涨180%,宠物殡葬服务溢价率500%;技术蓝领:工业机器人运维人才缺口500万,月薪超2万。六、破局生存法则能力重构:掌握AI绘图、大数据分析等硬技能,应对60%岗位的技能迭代需求;思维升维:用抖音私域流量改造餐饮业,以“体验+社交”重塑零售;赛道迁移:从房地产转战适老化装修,从教培转型职业规划师。结语2025年的生存法则,不再是拼体力与资历,而是拼认知迭代速度。淘汰你的不是时代,而是固化的思维模式。
2025年04月14日
一、现状:行业进入深度调整与转型期1. 政策调控深化,市场供需结构优化2025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延续“房住不炒”基调,政策重心从短期刺激转向长效机制建设。一线及核心二线城市通过差异化限购、租购同权等政策稳定市场预期,三四线城市以保障性住房和城市更新为主导,缓解库存压力。截至2025年4月,全国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占比提升至30%,有效覆盖新市民和青年群体需求。2. 房企加速转型,行业集中度提升经历2023—2024年债务风险出清后,头部房企通过轻资产运营、代建业务及城市服务拓展盈利空间。数据显示,2025年TOP10房企市场份额达42%,较2022年上升8个百分点。中小房企则转向存量改造和区域深耕,行业呈现“强者恒强、多元分化”格局。3. 建筑工程迈向智能化与绿色化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建筑工程领域绿色建材渗透率超过60%,装配式建筑占比达45%。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覆盖率突破70%,智能建造试点城市项目效率提升30%以上。政府通过ESG评价体系强制披露,倒逼企业提升可持续建设能力。4. 土地财政弱化,地方转向产业运营随着土地出让收入占比下降至地方财政的25%(较2020年下降18个百分点),地方政府更依赖产业园区、TOD综合开发等模式盘活土地资源。2025年,全国新增建设用地中约40%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房地产与实体经济融合加深。二、趋势:高质量发展与结构性机遇1. 长效机制完善,市场趋于理性化未来,房地产税试点范围将进一步扩大,结合共有产权房和长租房体系,形成“高端有市场、中端有支持、低端有保障”的多层次住房供应结构。金融端,预售资金监管和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常态化发行,将成为行业资金链稳定的关键支撑。2. 行业整合加速,产业链协同升级建筑工程领域将迎来横向兼并和纵向整合浪潮。设计、施工、建材企业通过EPC总承包模式(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提升全链条效率,头部企业借助数字化供应链降低10%—15%的建造成本。同时,建筑机器人和3D打印技术在标准化场景中普及,推动人力成本占比从25%降至18%。3. 绿色低碳与智能建造主导技术革命政策端,“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启动叠加,绿色建筑标准(如《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将全面升级。到2030年,超低能耗建筑占比目标为30%,倒逼2025—2030年年均新增绿色建筑面积超10亿平方米。智能建造方面,AI设计优化、无人化施工和智慧运维将成为核心竞争力。4. 存量运营崛起,城市更新常态化2025年,中国城镇化率突破68%,一线城市进入存量时代。老旧小区改造、工业遗址活化、商业地产REITs化成为新增长点。数据显示,城市更新项目年投资规模超5万亿元,带动物业管理、社区商业等下游产业扩容。企业竞争焦点从“拿地能力”转向“运营效率”。5. 区域分化加剧,都市圈集聚效应凸显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双城经济圈的人口与产业吸附力持续增强,支撑其房地产市场韧性。2025年,三大都市圈新房交易量占全国比重达55%,房价同比涨幅保持在3%—5%。而部分人口流出城市,需依赖产城融合与特色文旅地产破局。三、挑战与建议当前行业仍面临三大挑战:一是部分房企资产负债表修复缓慢;二是绿色技术成本高企,中小建筑企业转型困难;三是保障性住房与市场化住房的平衡机制待完善。建议从三方面破题:1. 政策端: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完善保障房租售衔接机制;2. 企业端: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探索低碳技术补贴;3. 金融端:扩大基建REITs底层资产范围,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结语2025年的中国房地产与建筑工程行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从“土地依赖”转向“多元驱动”。在政策引导、技术革命与市场需求的三重作用下,行业将加速向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型,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
2025年04月14日
中国制造,曾经是“廉价”的代名词,如今却在高端制造领域频频亮剑。这其中,精密机床的逆袭之路,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你绝对想不到,我们曾经有多么依赖进口,而现在……2010年前后,中国虽然是世界工厂,却在精密机床领域严重依赖进口,被美日等国家牢牢卡住脖子。这就像给咱们工业的引擎装上了别人的零件,随时可能被掐断油路!当时,许多高端装备的制造,都因为缺少合适的精密机床而寸步难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那种憋屈,简直让人难以言喻!一位资深工程师回忆说:“那时,咱们啥都缺,就差一口气!” 这口气,就是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的问题。 想想看,如果关键时刻,人家一卡脖子,咱们的工业生产线就瘫痪了,后果不堪设想!网上有一位网友评论说:“以前总觉得进口的就好,现在才知道,只有自己的才是最可靠的!” 这句话,简直道出了多少人的心声! 我完全赞同,核心技术要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战略问题。但是,中国并没有被吓倒。沈阳机床厂等国企,以及无数科研人员,承担起了这项艰巨的任务。他们迎难而上,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这期间,经历了多少失败,多少挫折,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无数科研人员的汗水和智慧的结晶。这绝对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突破,而是中国制造业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伟大飞跃! 从最初的“缺芯少魂”,到如今的国产替代,中国精密机床实现了华丽转身。 现在,国产精密机床已经占据了国内市场半壁江山,无人机、机器人、高铁、乃至航空航天等领域,都离不开国产精密机床的支撑。想想以前,这些高端装备都要依赖进口,现在,我们不仅能自己造,还能出口!当然,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未来,精密机床的发展方向一定是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我们还需要不断创新,提升技术水平,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中国精密机床的成功,证明了自主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不仅仅是中国的故事,更是所有发展中国家的榜样!中国精密机床产业的崛起,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体现了中国人的韧性和智慧,也为所有致力于科技强国的国家带来了信心和希望。 让我们一起期待,中国精密机床在未来的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更重要的是,这证明了,只要我们坚持自主创新,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最终实现我们的梦想! 未来,中国制造将继续闪耀世界!
2025年04月14日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这两个概念常常被提及。那么,它们究竟是两码事,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先来说说智能制造。智能制造就像是一个精心打造的高效工厂,它融合了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旨在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比如说,一家汽车制造工厂,通过智能化的生产线,可以精确地控制每一个零部件的生产和装配,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据相关数据显示,采用智能制造技术的企业,生产效率能提高 30%以上。再看人工智能,它更像是一个聪明的大脑,能够模拟人类的智能,进行学习、推理和决策。比如我们常见的语音助手,它能理解我们的话语并给出准确的回答,这就是人工智能的应用。专家指出,未来几年,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应用将呈爆发式增长。虽然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都致力于提升效率和创新,但它们并非完全相同。智能制造侧重于将智能技术应用于生产制造领域,而人工智能则是一种更广泛的智能技术,可以应用于众多领域,包括医疗、金融、交通等等。总的来说,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既有区别又相互关联。它们共同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我们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在这个科技浪潮中,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它们带来的机遇,创造更多的价值。
2025年04月14日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消息,近日,国家认监委批准《汽车芯片认证审查 通用技术要求》等5项认证认可行业标准立项,进一步完善汽车芯片认证审查技术体系,加快推进国产汽车芯片产业化应用及质量提升。此前,市场监管总局召开国产汽车芯片产业化应用及质量提升“质量强链”交流推进会,发布首批国产汽车芯片认证审查企业名单和汽车芯片认证审查技术体系1.0版,标志着我国汽车芯片质量认证进入新阶段。此次5项认证认可行业标准的立项、制定,是该项工作的具体落地措施之一,将进一步规范汽车芯片认证审查活动,提升认证机构、设计机构、测试机构、算力机构等技术能力。同时,将填补国内相关领域标准空白,进一步完善我国汽车芯片认证审查技术体系,规范汽车芯片认证审查行为,有利于提升国产汽车芯片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增强市场竞争力,助力国产汽车芯片产业更高水平发展。国家认监委将加快推进5项认证认可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广泛征求行业意见,确保标准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加强标准宣贯实施,推动标准在汽车芯片产业链上下游广泛应用,以标准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汽车强国建设。
2025年04月11日
3月乘用车零售增速创近10年新高在3月乘用车零售强势拉动下,今年一季度国内车市迎来“开门红”。4月9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以下简称“乘联分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乘用车零售512.7万辆,同比增长6%。乘联分会方面表示,一季度车市“开门红”成色超预期。月销加速放量来自乘联分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乘用车零售量达512.7万辆,同比增长6%。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同比增长6%超过此前预期。”据了解,今年一季度,车市处于销量爬坡状态。去年底,车企及经销商的一波优惠促销提前透支销量,今年1月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降至179.4万辆,同比下降12.1%,环比下降31.9%。其中,自主、合资、豪华三大品牌板块月销均出现同比下滑,让今年车市“低位”开局。不过,在汽车以旧换新等利好政策助力下,2月车市开始回温,也将今年前两个月的车市销量拉回正增长轨道,但累计同比增长仅为1.2%。随后,3月车市加速放量。据统计,今年3月,乘用车市场零售194万辆,同比增长14.4%,环比增长40.2%。崔东树表示,今年3月乘用车零售同比增速为近10年来最高点。从车市各板块销量看,自主品牌的回暖最为明显。数据显示,今年3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零售量为122万辆,同比增长31%,环比增长33%。同时,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62.7%,同比增长7.7个百分点。乘联分会相关人士表示:“头部传统车企转型升级表现优异,比亚迪汽车、吉利汽车、奇瑞汽车、长安汽车等传统车企品牌份额提升明显。”价格战“明降+暗降”今年一季度车市销量实现超预期增长的背后,价格战仍在继续。数据显示,今年3月降价车型数量23款,同比减少28款,但环比则持续增长。据统计,今年1月有7款车型降价,2月有21款车型降价。同时,车型降价幅度也小幅增长。据了解,今年3月,传统燃油车的促销幅度达22.1%,同比增加3.7个百分点,环比增加0.4个点。其中,合资品牌燃油车的促销幅度为21.5%,环比增长0.3个点。另外,在新能源汽车板块,今年3月纯电动车型降价幅度为9.1%,增程式车型降价幅度达10.5%。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除直接在新车终端售价上的明降,部分车企也通过车型换新“增配不增价”或“增配减价”的暗降方式,吸引消费者购车。崔东树认为,虽然今年直观的降价价格战稍显温和,但年款增配、调整车主权益等隐形优惠措施层出不穷。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产业协调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樊宇则表示:“目前车市价格战有所缓解,但厂家也推出‘加配不加价’、延长质保期、推行金融保险优惠等方式,合力拉动整体销量增长。”事实上,车企通过变相让利叠加市场价格优惠提升销量,也进一步缓解汽车经销商压力。据统计,今年3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4.6%,同比下降3.7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3个百分点。“叠加车企在新品投放,包括促销力度的加大,春季车展启动,这些利好因素有效释放消费者的购车需求。”樊宇表示,近期合资品牌推出的新车“一口价”模式,拉动汽车经销商端的进店量和成交量。不过,樊宇也透露:“针对‘一口价’模式,汽车经销商反馈认为,虽然能够短期刺激客流量的转化,形成薄利多销的集客效应,但‘一口价’是否能够持续存在,以及销量转化效果能否持续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利好政策释放购车需求今年一季度车市向好,也离不开利好政策的有力支撑。今年1月8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发布的《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针对汽车领域,要扩大汽车报废更新支持范围与完善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标准。对比去年的政策,《通知》将部分国四排放标准车型纳入报废换新补贴范围,同时享受报废换新补贴的新能源乘用车车龄再“年轻”8个月。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测算,今年报废换新车型标准范围放宽后,新增符合条件的国四排放标准乘用车超100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约增长超100万辆。利好政策助力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回温明显。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量为242万辆,同比增长36.4%。其中,3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99.1万辆,同比增长38%,环比增长45%。值得一提的是,3月新能源车在国内总体乘用车的零售渗透率回升至51.1%,其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达72%。值得一提的是,不仅汽车报废换新和置换更新政策助力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购置税减免政策也成为助力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的因素之一。在崔东树看来,汽车报废换新、置换更新,以及新能源车免征购置税等利好政策,推动新能源车销量强势增长。
2025年04月11日
2025 年普通人收入增长指南:行业对比与多元路径
2025-2030年中国铝材市场及国际市场前景分析
2025年化工行业发展趋势
2025电子信息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2025年中国五金金属市场及国际市场前景分析
电解铝今日价格分析
数字中国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人工智能+”成为数字经济增长新引擎
2024年末能源化工行业原材料价格走势回顾与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