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政策
公告
服务商
已为你找到 4250 条资讯信息
5月16日,建材及非金属矿市场呈现“水泥价格筑底、玻璃偏弱运行、矿产品分化”格局。水泥行业受需求疲软及错峰生产影响,价格低位震荡;玻璃市场因供应压力及需求不足,价格延续跌势;而纯碱、石英砂等矿产品价格受成本及供需影响表现分化。水泥市场低位震荡价格表现:全国P.O42.5散装水泥均价315元/吨,较5月上旬持平,但华东、华南地区部分企业暗降促销。驱动因素:需求疲软:1-4月全国水泥产量5.8亿吨,同比下降9.2%,新开工项目减少导致需求萎缩。供应压力:水泥熟料产能利用率58%,同比降4个百分点,但库存仍处高位(70%以上)。错峰生产:多地延长二季度错峰停产时间(如江苏停产20天),但效果有限。玻璃市场延续跌势价格表现:5mm浮法白玻全国均价1650元/吨,较5月上旬下跌2.4%,沙河地区报价1480元/吨,领跌全国。驱动因素:供应过剩:在产日熔量17.2万吨,同比增3%,冷修不及预期。需求不足:深加工企业订单天数14.5天,环比减少0.5天,房地产竣工面积同比下降15%。成本坍塌:纯碱价格下跌导致玻璃成本下降,企业挺价意愿减弱。矿产品市场表现分化纯碱:重碱主流价1950元/吨,较5月上旬下跌3.0%,因远兴能源新增产能释放,供应压力加大。石英砂:高纯石英砂(4N8)报价4.5万元/吨,持平,因光伏坩埚需求稳定,且环保限产导致供应偏紧。石灰石:华东地区出厂价80元/吨,微跌1.2%,因水泥需求不足拖累价格。核心逻辑水泥:需求端改善需依赖政策刺激(如专项债发行加速),短期价格或维持底部震荡。玻璃:供应端需更多冷修以缓解压力,价格下行风险仍存。矿产品:纯碱等大宗商品受产能扩张影响价格承压,而石英砂等小品种因需求刚性及供应约束表现偏强。后市展望水泥价格或逐步企稳,关注基建项目落地进度。玻璃市场需警惕产能出清速度,建议深加工企业按需采购。矿产品市场需关注环保政策对供应的影响,高纯石英砂等品种或维持强势。
2025年05月16日
5月16日,橡胶及塑料市场呈现“天然橡胶偏强、合成橡胶分化、通用塑料承压”格局。天然橡胶受东南亚减产预期支撑,而合成橡胶及通用塑料价格受成本端及供需压力影响表现分化。天然橡胶价格延续涨势价格表现:上海市场全乳胶报价13400元/吨,较5月上旬上涨3.1%;泰国RSS3烟片胶CFR中国主港价1630美元/吨,涨幅2.5%。驱动因素:供应扰动:泰国、越南等主产区进入割胶淡季,叠加局部降雨影响,原料产出受限。需求支撑:国内轮胎企业开工率回升至65%,半钢胎出口订单旺盛,全钢胎替换市场改善。库存去化:青岛保税区天然橡胶库存降至20万吨以下,为近三年低位。合成橡胶市场分化运行丁苯橡胶:1502主流报价12300元/吨,较5月上旬持平,主要因原料丁二烯价格稳定,且下游轮胎需求平稳。顺丁橡胶:BR9000报价11500元/吨,上涨0.9%,受丁二烯成本支撑及轮胎厂补库推动。SBS:干胶道改报价11800元/吨,下跌1.7%,因沥青改性需求淡季,供应压力显现。通用塑料价格承压聚乙烯(PE):LLDPE主流报价8150元/吨,较5月上旬下跌2.4%,因新增产能释放(如浙江石化二期)及农膜需求转淡。聚丙烯(PP):拉丝料报价7150元/吨,下跌1.4%,主要因BOPP、塑编等行业开工率不足,且进口货源冲击。聚氯乙烯(PVC):电石法PVC报价5450元/吨,持平,但电石成本下降导致利润修复,供应压力不减。核心逻辑天然橡胶:供应端收缩与需求端改善形成共振,价格易涨难跌。合成橡胶:成本端(丁二烯)支撑与下游补库需求推动部分品种反弹,但产能过剩问题仍存。通用塑料:新增产能释放与需求淡季叠加,价格承压,但成本端(原油、煤炭)提供底部支撑。后市展望天然橡胶价格短期或维持强势,关注产区天气及港口库存变化。合成橡胶需警惕成本端波动风险,建议企业按需采购。通用塑料价格或延续弱势,关注政策端(如设备更新)对需求的拉动。
2025年05月16日
2025年5月16日,国内煤炭市场呈现“动力煤弱、焦煤强”的分化格局,焦炭价格跟随成本端波动。动力煤市场延续供大于求态势,而炼焦煤受供应收紧及下游补库需求支撑,价格表现偏强。动力煤市场弱势运行价格表现:5500大卡动力煤港口平仓价报795元/吨,较5月上旬下跌3.0%,山西产Q5500坑口价680元/吨,跌幅2.2%。驱动因素:供应宽松:主产区煤矿复产推进,5月全国原煤日均产量1250万吨,同比增4.3%。需求疲软:水电出力增加挤压火电需求,沿海八省电厂日耗降至175万吨,库存可用天数升至22天。政策调控:港口库存持续累积,北方四港库存达2800万吨,政策端引导长协煤保供,抑制市场煤价格。炼焦煤市场偏强运行价格表现:山西低硫主焦煤(A9.5,S0.5)出厂价1850元/吨,较5月上旬上涨2.8%,进口澳煤CFR价225美元/吨,持平。驱动因素:供应收缩:国内煤矿安全检查趋严,山西、山东等地部分煤矿停产,洗煤厂开工率降至68%。需求支撑:钢厂高炉开工率维持78%以上,焦化厂库存低位,补库需求推动焦煤价格上行。成本传导:焦炭价格第三轮提涨落地,累计涨幅300元/吨,对焦煤价格形成支撑。焦炭市场短期企稳价格表现:准一级冶金焦出厂价1950元/吨,较5月上旬上涨4.3%,港口贸易商报价2050元/吨。驱动因素:成本推动:焦煤价格上行压缩焦企利润,部分焦企亏损扩大,限产意愿增强。需求韧性:钢厂铁水日均产量235万吨,环比增加1.2%,对焦炭需求保持稳定。后市展望动力煤价格或维持弱势震荡,关注水电替代效应及夏季用电高峰需求释放。炼焦煤价格短期偏强,但需警惕钢厂利润压缩后对焦炭的打压。建议焦化企业优化库存管理,终端用户可适当增加长协煤采购比例。
2025年05月16日
5月16日,化工市场呈现“基础原料下跌、下游产品分化”格局。硫酸、烧碱等基础化工品价格延续跌势,而涤纶长丝、顺丁橡胶等下游产品价格反弹。基础化工品价格下跌硫酸:98%硫酸均价625.5元/吨,较5月上旬下跌5.4%,主要因磷肥行业需求疲软,叠加硫磺价格回落。烧碱:32%液碱均价853.1元/吨,下跌1.6%,主要因氧化铝行业开工率下降,导致烧碱需求减少。甲醇:优等品甲醇均价2317.7元/吨,下跌3.2%,主要因进口货源冲击及MTO装置开工率不足。下游产品表现分化涤纶长丝:POY150D/48F均价6512.5元/吨,上涨2.7%,主要因原料PTA、MEG价格反弹,叠加下游织造企业补库。顺丁橡胶:BR9000均价11491.7元/吨,上涨0.8%,主要因轮胎行业开工率回升,叠加丁二烯价格坚挺。聚丙烯:拉丝料均价7198.3元/吨,下跌0.7%,主要因新增产能释放,供应压力加大。核心逻辑成本端:原油价格震荡偏强,WTI原油结算价62.96美元/桶,上涨1.89%,支撑化工品成本。供需端:基础化工品产能过剩问题突出,而下游产品受益于终端需求改善(如纺织、汽车行业),价格表现分化。政策端:环保督察趋严,部分中小化工企业停产,短期推高区域性价格。后市展望基础化工品价格或延续弱势,关注库存去化进度。下游产品需警惕成本传导风险,建议企业优化采购节奏,规避价格波动风险。
2025年05月16日
2025年5月16日,黑色金属市场呈现分化格局,螺纹钢、线材等建筑用钢价格延续弱势,而工业用无缝钢管价格小幅反弹。根据最新数据,螺纹钢主力合约结算价为3082元/吨,较前一日上涨1.52%,但现货市场价格仍承压。以Φ20mm HRB400E螺纹钢为例,全国流通领域均价为3187元/吨,较5月上旬微跌0.2%,反映出房地产需求疲软对建筑用钢的持续影响。需求端压力显著当前建筑行业进入传统淡季,北方多地工地因气候因素停工,新开工项目数量同比减少。Mysteel数据显示,全国钢材价格指数报3620元/吨,较上周下跌19元/吨,跌幅0.53%。基建投资增速放缓亦加剧了需求端压力,导致钢厂库存积压。供应端收缩有限尽管环保限产政策持续,但高炉开工率下降幅度有限。5月上旬全国主要钢厂高炉开工率约为78%,较上月仅回落1.2个百分点。原料成本方面,铁矿石价格重心下移,国产铁精矿(干基)采购成本降至740.28元/吨,环比下降7.53%,为钢厂提供一定利润空间,但终端需求疲软导致生产意愿谨慎。工业用钢表现分化与建筑用钢形成对比的是,工业用无缝钢管价格出现反弹。219*6 20#无缝钢管均价为4151.3元/吨,较5月上旬上涨0.2%。这主要得益于制造业订单回暖,尤其是机械、汽车行业对高强度钢管的需求增长。后市展望短期来看,黑色金属价格或维持震荡偏弱格局。建筑用钢需求改善需待政策刺激或基建项目落地,而工业用钢价格能否持续反弹取决于制造业复苏力度。建议下游企业关注库存管理,避免高价囤货。
2025年05月16日
5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介绍科技服务业发展总体情况及推动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举措等有关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魏巍介绍,工业和信息化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科技体制改革精神,会同相关部门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可以用五个“更加”来概括。第一,政策体系更加完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了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着力壮大服务主体,优化发展生态,提升服务能力,推动规模增长和质效提升。北京、上海、重庆等地区根据实际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陕西出台多项举措支持“秦创原”科技服务综合平台建设。这些政策为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第二,产业规模更加壮大。将科技服务业作为重要新兴产业,加快全面发展和转型升级,科技服务业规模持续保持较快增长。2019年至2023年,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营收年均增长12.3%。2024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6.8万亿元,同比增长11.2%,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提前完成《“十四五”技术要素市场专项规划》确定的5万亿元目标。第三,服务体系更加完备。2023年,全国科技服务法人单位211.8万个,形成类型多元、广泛覆盖的服务网络。截至目前,建成以3大技术交易所、12个国家技术转移区域中心、420家重点技术转移机构为支撑的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各类科技型企业孵化载体1.6万家,建成覆盖全国95%县级以上地区的孵化服务体系。金融有力赋能产业创新发展,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助企融资突破1.1万亿元。第四,支撑作用更加增强。科技服务业全面提供技术咨询、试验开发、检验检测、技术推广等专业服务,更好支撑制造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比如,建成33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指导地方建设316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截至2024年底,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突破行业关键共性技术672项,申请发明专利7077项,实现690项技术成果转化。再比如,截至2024年底,各类孵化器累计孵化科技型企业超过30万家,北京、上海等地区涌现出一批标杆孵化器和高质量孵化器,为产业发展提供源头活水。第五,开放合作更加扩大。工业和信息化部坚持深化开放合作,跨国科技服务网络不断拓展。2024年,全国技术出口额同比增长8.8%,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领域;重点技术转移机构促成国际技术转移项目968项,总成交金额达181.6亿元。我国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布局,一批国际知名孵化器在国内设立分支机构,构建起链接全球的孵化网络。魏巍表示,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点、线、面、体”一体推进,“点”上,培育一批科技服务龙头企业;“线”上,提升全链条科技服务能力;“面”上,建设一批科技服务业集聚区;“体”上,构建科技服务业发展生态体系。总之,通过做大做优做强科技服务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更加有力支撑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2025年05月16日
5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介绍科技服务业发展总体情况及推动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举措等有关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魏巍在会上介绍,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部门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推动金融赋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搭建一个平台、创新金融产品、完善企业评价。一个平台即国家产融合作平台,汇聚了38.1万家优质企业、3090家金融机构、800余项金融产品。建立科技、产业、金融三方信息共享机制,联合150多家头部金融机构,支持早期硬科技项目、先进制造业集群企业等融资5400亿元。金融产品即针对制造企业的融资需求,推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合作的银行、保险、基金、证券等各类金融机构,推出“中试险+研发贷”、专精特新贷、科技成果转化贷、工信数转贷等一批特色金融产品。同时,还建成了17家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企业评价即企业创新积分制。测算完成52万家企业创新积分,与人民银行建立“总对总”合作机制,推送5.6万家科技创新再贷款备选企业,支撑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发“创新积分贷”专项科技金融产品,助力企业签订贷款合同金额773亿元。魏巍表示,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持续深化产融合作,深化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在优质项目培育方面,聚焦生物制造、人工智能、数字技术、低空经济等领域挖掘早期硬科技项目,对接全国创新资源和金融力量,推动一批优质项目落地。在企业融资保障方面,充分发挥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绿色通道”机制,引导社会资本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供多渠道、可持续的资金保障。在金融工具创新方面,与金融机构加强战略合作,推动优化金融工具组合,推广应用“中试险+研发贷”组合模式,增强中试项目方和投资人市场信心。在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方面,深化企业创新积分制推广应用,推动与优质企业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协同,引导金融机构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精准赋能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
2025年05月16日
5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介绍科技服务业发展总体情况及推动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举措等有关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魏巍在会上介绍,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部门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推动金融赋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搭建一个平台、创新金融产品、完善企业评价。一个平台即国家产融合作平台,汇聚了38.1万家优质企业、3090家金融机构、800余项金融产品。建立科技、产业、金融三方信息共享机制,联合150多家头部金融机构,支持早期硬科技项目、先进制造业集群企业等融资5400亿元。金融产品即针对制造企业的融资需求,推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合作的银行、保险、基金、证券等各类金融机构,推出“中试险+研发贷”、专精特新贷、科技成果转化贷、工信数转贷等一批特色金融产品。同时,还建成了17家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企业评价即企业创新积分制。测算完成52万家企业创新积分,与人民银行建立“总对总”合作机制,推送5.6万家科技创新再贷款备选企业,支撑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发“创新积分贷”专项科技金融产品,助力企业签订贷款合同金额773亿元。魏巍表示,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持续深化产融合作,深化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在优质项目培育方面,聚焦生物制造、人工智能、数字技术、低空经济等领域挖掘早期硬科技项目,对接全国创新资源和金融力量,推动一批优质项目落地。在企业融资保障方面,充分发挥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绿色通道”机制,引导社会资本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供多渠道、可持续的资金保障。在金融工具创新方面,与金融机构加强战略合作,推动优化金融工具组合,推广应用“中试险+研发贷”组合模式,增强中试项目方和投资人市场信心。在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方面,深化企业创新积分制推广应用,推动与优质企业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协同,引导金融机构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精准赋能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
2025年05月16日
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和低空经济创新应用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探索低空技术与融媒体传播的深度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低空融媒办公室(以下简称“低空融媒办公室”)将组织开展“低空融媒应用试点城市”征集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背景与目标 “低空融媒”作为低空经济赋能媒体融合的前沿应用场景,以低空飞行器技术为硬件支撑,依托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重塑低空视觉场景服务模式。 通过将1000米以下空域打造为信息发布枢纽、城市形象地标、消费升级引擎,打造具有创新性和示范效应的低空视觉场景、低空舆论阵地与低空传播平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低空融媒”发展模式和经验,推动全国“低空融媒”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为城市文化宣传、形象塑造、观光旅游、消费升级等领域提供新的动力和支撑。二、征集对象 全国范围内具备低空经济发展基础、融媒体建设成效显著,且对低空产业与媒体融合发展有强烈意愿的城市(含直辖市、地级市、县级市)。三、申报条件 政策支持有力:地方政府计划出台低空经济、低空融媒相关扶持政策,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与制度保障,支持低空融媒试点工作。 产业基础扎实:拥有无人机研发制造、通信技术、传媒等相关产业集群,具备开展低空融媒项目的产业配套能力。 应用场景丰富:在文旅宣传、旅游发展、城市治理、商业推广等领域,存在低空融媒技术落地应用的广阔空间。 技术保障可靠:具备完善的低空飞行管理系统、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及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四、申报材料 申报书:详细阐述城市开展低空融媒应用试点的必要性、可行性、建设目标、实施计划及预期成效(申报书模板见附件)。 支撑材料:包括地方相关政策文件、产业发展规划、重点企业清单、现有媒体融合成果案例等证明材料。五、申报流程 材料提交:申报城市请于2025年8月31日前,将申报材料(纸质版一式三份,加盖公章;电子版发送至指定邮箱)报送至低空融媒办公室。 专家评审:组织行业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对申报材料进行综合评审,确定入围名单。 实地考察:对入围城市开展实地调研,评估试点建设条件与推进能力。公示公布:经评审与考察通过的试点城市名单,将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官网公示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正式公布。六、支持措施 政策指导:提供低空融媒发展政策咨询与规划指导,协助试点城市制定专项实施方案。 资源对接: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推动试点城市与科研院所、头部企业开展技术合作与项目对接。 宣传推广:通过国家级媒体渠道,对试点城市创新成果与典型案例进行宣传推广,提升城市影响力。七、联系方式 常务副主任-黄振15858555518市场推广组组长-唐佳冰18521721302项目负责人-张泽之13910337739/010-87900808zhangzezhi@cnii.com.cn
2025年05月16日
记者5月14日从浙江省新型研发机构之江实验室了解到,随着太空计算卫星星座1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我国整轨互联太空计算星座“三体计算星座”正式进入组网阶段。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介绍,“三体计算星座”是由之江实验室协同全球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千星规模的太空计算基础设施。该设施将通过在轨实时处理数据,解决传统卫星数据处理效率瓶颈问题,推动人工智能在太空的应用与发展。本次发射的一箭12星是“三体计算星座”的首次发射,也是国星宇航“星算”计划的首次发射。该星座能够实现整轨卫星互联,并搭载了80亿参数的天基模型,可对L0-L4级卫星数据进行在轨处理,将执行异轨卫星激光接入、天文科学观测等在轨试验任务。
2025年05月16日
2025 年普通人收入增长指南:行业对比与多元路径
2025-2030年中国铝材市场及国际市场前景分析
2025年化工行业发展趋势
2025电子信息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2025年中国五金金属市场及国际市场前景分析
涂料市场价格动态与环保升级趋势
电解铝今日价格分析
数字中国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人工智能+”成为数字经济增长新引擎